蕭青陽把夢包在唱片裡 - 夏瑞紅
50/100幅 蕭青陽唱片封面作品
陳綺貞、胡德夫、豬頭皮、金門王李炳輝、陳建年、紀曉君、陳明章、四分衛------這些音樂風格迥異的歌
手與樂團,卻有個一致共通之處,那就是他們都找蕭青陽來為唱片做包裝設計。
蕭青陽已經入行十八年,設計過八百多張唱片,但除了圈內人,蕭青陽這名字很少人知道。二00五年夏天,
風潮唱片把他設計的王雁盟手風琴專輯拿去參加美國葛萊美比賽,結果入圍了,這是台灣首度,各界都激情
寄望他「為國爭光」,他因而一夕成名「爆紅」,忽然被急速「捧上了天」。 其實,我跟蕭青陽先生只因工
作匆匆見過一面,而且,也不是他的每件作品都喜歡。關於他的葛萊美新聞,我還曾邊看報邊碎碎唸:「拜
託!有這麼嚴重嗎?」 但是,為了決定是否答應為他新書作序,我讀完他的第一本書《原來我的時代現在才
開始──蕭青陽得人如得魚的唱片人生》,仔細聆聽了他的工作心路歷程告白之後,老實說我滿感動的。原
來,唱片設計中那些「蕭青陽式」的意識停格、夢遊光景都是「有道理」的,它們記錄著蕭青陽對歌手許多
獨特的觀察與感受,甚至是他自己成長歲月的一份秘密紀念。 無論如何,蕭青陽都有一張值得尊敬的工作成
績單,成名並不在一夕,也絕非偶然。他說把音樂創作者李欣芸的滄桑浮沉記錄下來,就是「一部台灣音樂
二十年演變史」,其實他的工作故事書又何嘗不是呢?
聽蕭青陽說故事,我們不只參與了一位設計工作者的成長歲月,更親切地貼近台灣流行音樂界奮鬥發展的歷
史現場,也好像被帶進後台,去傾聽洗盡鉛華的歌星接力合唱這些年海海人生的悲歡離合。 對時下一般年輕
工作者來說,不頻頻跳槽轉行已夠「不可思議」,更難領會蕭青陽那種揮灑十八年青春去廝磨、還甘願纏綿
到海枯石爛的對工作的愛情吧!其實對文化藝術相關工作來說,一二十年的摸索、磨練差不多只是完成站樁
、蹲馬步等「基本功」而已,總要長年老實「築基」完成後,才能真的開始演練那麼一點自己的風格路數,
然而,很悲哀的事實是,在時下台灣文化藝術相關工作領域,五年就算「資深」,再「資深」一點就淪為「
包袱」了。這般浮動急躁,給台灣的只是胡亂燒錢的、熱鬧一時而無以扎根的文化藝術。
50/100幅 蕭青陽唱片封面作品
剛要成熟的設計師,常被一窩蜂的喜新厭舊給犠牲掉。
夏:為什麼說「原來我的時代現在才開始?」過去這些年,你一直有「時不我予」之感嗎?
蕭:大家一直傳述我做唱片做了十八年,其實,若從當兵前開始兼差嚴格算來,已經二十二年了。我才剛滿
四十歲。二00五年入圍葛萊美前往L.A參加頒獎典禮,才發現,大部份入圍的人都比我年長。據觀察研究,
國外叫得出名號的文藝創作者多是經過幾十年歲月才歷練出來的。台灣許多媒體說我憑十八年堅持,總算攀
上設計生涯高峰,但其實我的體會剛好相反。相較於國外那些入圍者,我只是個毛頭小子,這個榮譽只是一
個真正去追求藝術更高境界的開始,並不是別人以為的什麼人生高峰。 我的時代現在才開始,更完整的句子
應該是,我才開始有無限的可能與想像,也才開始真正趨向成熟,才開始要面對更多挑戰! 我樂天知足,不
會有時不我予的感覺,就連二00五年夏天跌倒骨折住院開刀時,滿腦子想的都還是未完成的唱片設計案。老
實說,長年來唱片設計工作帶給我的快樂與成就感,遠遠超過挫折。
夏:「得人如得魚」又怎說?
蕭:小時候我們都喜歡到夜市去撈魚,每撈到一條魚便興高采烈,高興一整晚。對我來說,十八年做八百張
唱片,彷彿像是童年時的撈魚時光,每做一張唱片,心中的歡樂及興奮和童年時撈到魚的心情幾乎是一樣的
。有人常會問我,做了八百張唱片,收入應該很富裕?對我來說,與其叫我花時間在夜市裡撈錢,我倒是對
撈魚比較感興趣。
夏:關於流行音樂唱片的包裝設計,依你觀察,在台灣目前是否形成幾種類型或流派?各有什麼代表性人物
?彼此間是否有共通之處?若有的話,背後的成因可能是什麼?
蕭:台灣跟世界各國一樣,音樂的類型五花八門,特別是近年來主流唱片不景氣,讓許多獨立、另類的音樂
有了冒出頭的機會。相較之下,台灣的唱片設計則過度集中仰賴於幾個設計師身上。這跟唱片公司的口味過
度一致有著極大的關係。台灣近二十年來的唱片設計師,大家喊得出名字的就那幾個,很多剛要成熟的設計
師,常被唱片公司一窩蜂的喜新厭舊給犠牲掉,名字很快便在唱片內頁工作人員名單裡消失了。沒有健全的
環境、無法培育出成熟的設計師,對台灣來說是件相當可惜的事。
好的包裝絕對可以為一張唱片增加無限的附加價值。
夏:據你個人之見,近二十年、或更長的時間以來,台灣唱片包裝設計上主要的演變軌跡是什麼?
蕭:我覺得最大特點就是,二十年來好像沒什麼進步,現在回頭去看二十年前的唱片,有的設計都還遠遠勝
過現在。這點我自己也要好好檢討! 夏:那麼,如果跟海外作品相比,你看到台灣唱片設計包裝這行業有什
麼特點、或說什麼問題嗎? 蕭:跟國外比起來,台灣互相模仿及跟著流行走的態勢太明顯了。像是近年來大
家一窩蜂地流行DVD式包裝規格便是最好的例子。創新及冒險的勇氣太少,最缺的是挑戰市場的勇氣。同樣
的情形,我認為也發生在台灣的書籍設計上。
夏:你說你會把唱片包裝設計當一輩子的行業一直做下去,然而,近年台灣唱片業日益蕭條,盜版又多,這
條路如何能不越走越窄?還是說,包裝設計作品反而成為吸引消費者買正版的主要賣點?
蕭:這是個很好的問題。即便唱片不景氣,在這個講求設計及包裝的年代,我覺得好的包裝絕對可以為一張
唱片增加無限的附加價值。以我二00五年做的胡德夫及陳綺貞來說,很多消費者覺得花同樣的價錢買一張極
具設計感的專輯,有好的音樂可聽,又有好的設計可以慢慢欣賞、好好珍藏,一舉兩得。
我幾乎像一直被市場擠出場外的拳擊弱漢。
夏:可以為讀者說明你這行業一般的工作概況嗎?比方說,設計包裝一張唱片平均約花多少工作天?大致工
作流程?收入情形?
蕭:修一張圖常讓我日夜苦思一兩個星期以上,當然也包含唱片公司決策者的意見搖擺不定而影響工作流程。
但我樂於生存在一個永無定數、沒有效率的夢幻行業。 這是一個講感覺的行業,所以好壞沒有絕對定論,但
卻需要感受強烈者憑堅持來影響決定。我覺得創作也是這樣,講起來沒完沒了,沒日沒夜,毫無效率,但這
些其實可以慢慢歸納出數據、定律,甚至是化學作用分析。 因此,這個行業最大的特色在於──好像永遠比
別人多活了一輩子!以我來說,總覺得已經做了八十年唱片了。每天我們花比別人多的時間及精力投入工作
,長期換來了這樣的感覺。在台灣時下唱片環境做唱片真是說不盡的辛苦加幸福。 辛苦在於環境過於市場導
向,一位歌手當紅,其背後那群工作夥伴馬上就可以接收、霸佔市場,沒跟上最紅那群的,便立刻被擠到不
被注意的角落。二十多年來大家都一直把我歸為「非主流」,講好聽一點是因為我一直在為所謂非主流音樂
作包裝,或者說我的作品風格比較另類,但面對冷酷的現實卻是:我幾乎像一直被市場擠出場外的拳擊弱漢
。 我講的幸福更重的說法應是因禍得福,擠不進場內又一直想玩,所以才發現這場島內競賽格局太少,就決
定到別的戰場試試身手,沒想到反而讓我的眼界大開,反而重新經營自己唱片世界。
二十年後我跟國外的優秀設計師對上了,二十年內的唱片包裝玩法真的也形成一系列可以重新檢討或討論的
美術作品,而不是一堆過期商品,真好!我講的是唱片中包含的美術成份。 我檢查自己過去在「日光&王子」
工作室時期完成的作品,如伍思凱、孟庭葦、鄺美雲、王靖雯、邰正宵、巫啟賢、施文彬、張清方、周華建、
林憶蓮、中國娃娃、文章........這些暢銷唱片,其成績其實跟美術設計沒太大關係,日後也不會有人對這些唱片
的美術設計給予評價討論。 我後來選擇走另一個路線,天馬行空地去做郭英男、陳建年、紀曉君、董運昌、
高山阿嬤、王雁盟、楊乃文、陳明章、豬頭皮、乩童秩序、金門王李炳輝、陳姍妮、亂彈阿翔、四分衛、自然
捲、胡德夫-----等歌手、樂團的唱片,才讓我真的開始跟音樂人一起「創作」,在美術部份盡量發揮我的想法。
好運背後其實包含下定決心與不斷重新調整,以及技術、經驗的累積。離開熱鬧的流行排行榜進入冷清的個性
音樂領域,也引我進入浩瀚的創作天地。一直到現在,我還高興地在做陳綺貞、李欣芸、陳小霞、張震嶽、熱
狗-----這些朋友的另類唱片。 我只是選擇可以讓自己更專心更有空間可投入美術創意的路線吧!但我抬頭四顧
,才驚覺一路玩下來,同行們已紛紛因排行榜起落浮沉而離開市場,我居然莫名奇妙成了這行的「最資深設計
師」!我早就相信,別太在意排行榜跟銷售業績,好好完成一件作品也是很重要的﹗
談到收入部份,我看重創意、興趣甚於經費預算。有的專輯音樂很感動我,便幾乎是半幫忙式地去做,但也有
比較波折的現實狀況,像我做李欣芸的《國際漫遊》,前後花兩年才完成,報價八萬元還通不過,唱片公司至
今也尚未付費。而我做2005年海洋音樂祭大會全部的美術設計,新的一年海洋祭又要開始籌備,但舊的酬勞也
還沒拿到。我準備做今年海洋音樂祭的冠軍團「圖騰樂團」,唱片公司說設計預算是四千元。哈!
千萬別忘了時時回頭去看看當年那個愛做夢的自己。
夏:對於想進這一行的後進晚輩,你想提醒他們的是什麼?
蕭:唱片設計是個做夢的行業,當你有天踏入這領域之後,千萬別忘了時時回頭去看看當年那個愛做夢的自己。
夏:對你來說,為唱片做美術設計和為其它商品做美術設計,在工作心情與態度上,最大的不同是什麼?
蕭:唱片設計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的音樂部份,每張設計作品都因音樂的不同給了我不同的感動,同樣也創
造了他們各自不同的生命。像我後來編排《日常vs.荒島的一天》散文集以及我自己這本書,幾乎也是在文字裡
頭盡可能地加入了我喜歡的音樂元素。我這本書幾乎是徹底地運用了做一張唱片的概念及方法,以至於書印出
來,竟然還有讀者打電話到出版社抱怨,他真的以為書裡頭附了一張CD。會有這樣的誤解,可能是因為我們在
目錄及篇名章節部份使用了唱片曲序的表示分式,連頁碼也是使用唱片常用的01’23”這樣的方式表現。
夏:我想知道像你這樣的工作者對於欣賞一張CD的包裝設計,到底和一般人有何差別?你都是從哪裡開始看起
?注意那些細節?如何評價包裝好壞?
蕭:我覺得一個成功的包裝,要能讓人一眼就準確感受到那張唱片要傳達的意思。
每個聽音樂的人可能都是某種領域的專家,這是我對購買唱片者或歌迷的解讀,所以一張專輯可能有長笛的專家
、寫文字、做造型、或美術系同學一同來分享。設計唱片時,我較常想像美術界朋友的觀感。 我設計唱片時,
有紙質、油墨、特別色、標準字設計、字體大小與字間行間、照片傳達的想法-----種種多重考慮,這些都是唱片
包裝可以啟發人更多想像的關鍵元素。 我不喜歡被形容為做唱片設計、但卻失去美術創作的設計師,那只是迎合
市場,賺取短暫的名聲跟利益,尤其在這行,我更是很早就告訴自己,名利只是昨天的事,把所有投資當成是「
作品創作」就值得,若只換算金錢就顯得太得不償失了。
夏:這工作給你最大的快樂是什麼?到目前為止,你最得意的工作成績又是什麼?
蕭:最大的快樂在於,每天生活無時無刻都能活在音樂的世界裡,每張唱片都盡力把它當作自己最重要的作品去
完成它。這樣的人生,對我來說,已經非常滿足。
二十年大檢討,現在讓我最振奮的是,我在很早就開始進行唱片包裝分類,所以放眼我工作室的CD架,裡頭滿
滿多是美術創作類的CD作品,當然也隱藏許多「大頭貼式」的封面設計。訪問過無數全球設計師的IDN設計雜
誌主編提醒我,千萬不要讓CD架變成只是附和流行而失去美術創作的商品貨架。美商蘋果電腦決定在二00六年
精選我的一百多件作品,編印一本作品集在歐美上市,他們大概覺得讓西方的設計師們有機會接觸亞洲一個小島
台灣的唱片包裝,是件有趣的事吧!這對我一直以來的工作信念,也是一種肯定,我打算花一年時間自己好好
編這本書。 夏:最後,你最想對你這本新書的讀者說的話是什麼呢? 蕭:這本書是我們歷經了許多波折及困難
,最後靠意志力完成的。若說它有什麼值得被重視的,應該是在於,書中記錄了這近二十年來台灣太多唱片幕後
工作者不為人知的心酸血淚史。或許,藉由這本以我的名字為引子集合大家的夢想、心血記錄的一本書,多多少
少可以喚起大家對藝術文化幕後工作者一絲絲的重視與敬意。
引用自:2005-12-30 22:47 夏瑞紅http://blog.chinatimes.com/xletter/archive/2005/12/30/32198.html
留言
張貼留言